一、隐瞒在职报考事业单位有什么后果?
后果就是取消考试资格,严重的记录在个人诚信档案中,5年内不得报考事业,事业单位考试需要诚实守信,报考时候需要真是填写个人信息,不隐瞒,不伪造学历,不伪造相关职责证书,如果一旦查出有隐瞒信息行为会被立刻终止录用资格,情节严重的会被记录在个人诚信档案
二、在职报考事业单位,可以填无业吗?
你既然已经是某个企业单位的在职人员,填表时就不能填无业了。因为你已经在职,你所在的单位会按着劳动法给你缴纳五险一金,还有你的工龄,你的档案问题。如果你被事业单位录用了,以上的这些向题怎么给你转过去呢?所以还是如实填写好。
三、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可以报考军队文职?
征得所在用人单位同意后,可以报考。
面试时,本人需提供所在用人单位出具的同意报考的证明(加盖公章);被确定为拟录用对象的,在签订文职人员聘用合同前须与原用人单位解除劳动人事关系。四、在职研究生学历可以报考事业单位吗?
16年9月国家出台政策,规定取得研究生学历有2种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非全日制利用周末或者节假日上课,不耽误周一到周五上班,跟全日制统一划线,毕业的时候发毕业证和学位证双证,含金量还是很高的。17年9月第一届非全日制研究生入学,非全日制的研究生一边拿学历,一边工作积累经验,何乐不为呢,国家也都大力扶植
五、报考事业单位要不要说明自己在职?
如果属在职是必须要说明的。因为报名表上有工作经历一栏要填写,就应如实填写,另外还需要原单位出具同意报考证明。
如果弄虚作假,不如实填写,报名材料递交到人社部门后,有专人负责材料审核的,经核实发现问题是要退回的,甚至取消报名资格。
六、株洲事业单位招聘让在职公务员报考吗?
公务员可以参加事业单位考试,只要符合学历、年龄等招考条件,就可以报考,但前提是必须取得所在单位的同意报考证明或者辞职可以参加事业单位考试。
一、公务员在职人员可以报考事业单位,但是这个需要现在在职的单位同意后才可以,需要有单位同意证明。
二、公务员也可以先辞职,然后再报考事业单位的招聘。
七、事业单位报考在职研究生的必要性?
值得
事业单位值得读在职研究生。读在职研究生能够学习到更多有用的专业知识,事业单位人员的专业能力可获得有效提升。读在职研究生有机会获得学历证书、硕士学位证书,证书可帮助事业单位人员升职加薪。读在职研究生还可以扩宽眼界等等。
八、事业单位报考指南?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一般遵循以下考试流程,但不同事业单位考试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所以具体考试流程请参考事业单位招聘公告。
1.个人报名
报名人员登陆指定的报名网站(各地人事考试信息网),如实填写、提交相关个人信息资料。应聘人员在资格初审前多次登录填交报名信息的,后一次填报自动替换前一次填报信息。报名资格一经招聘单位初审通过,不能更改。报考人员不能用新、旧两个身份证号同时报名,报名与考试时使用的身份证必须一致。
注:部分地区采取现场报名。
2单位初审
招聘单位指定专人负责资格初审工作,在报名期间查看本单位的网上报名情况,根据应聘人员提交的信息资料,对前一天的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初审,并在网上公布初审结果。如果招聘单位在几个工作日内(各地方规定不同),未对报名人员信息进行处理,则视为初审通过。网上报名期间,招聘单位会公布咨询电话并安排专人值班,提供咨询服务。对通过资格初审的人员,招聘单位应留存应聘人员的报名信息,以供资格审查时参考。
3.网上缴费
报名人员在网上提交报考信息后,可在第二天至查询时间截止之日前登录网站,查询报名资格初审结果。通过资格初审的人员,要于规定日期前登录当地人事考试信息网,进行网上缴费,逾期不办理网上缴费手续的,视作放弃。缴费成功后,下载打印各种表格和准考证。
4,资格审查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的资格审查工作,贯穿招聘工作的全过程。进入面试的应聘人员,在面试人员名单确定之后,需按招聘信息公布的要求,向招聘单位提交本人相关证明材料。取得面试资格的应聘人员在面试前3天仍未向招聘单位提交有关材料的,则视为弃权。经审查不具备报考条件的,经主管机关核准后,取消其面试资格。因弃权或取消资格造成的空缺,按笔试成绩依次递补。
以上为报考事业单位报考指南。
九、事业单位报考时间?
提到事业单位有两次联考,分别是上半年和下半年。
十、报考事业单位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
(三)具有良好的品行;
(四)岗位所需的专业或技能条件;
(五)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六)报考人员要满18周岁,至于年龄上限的话,有的是要求30周岁以下,还有则是要求在35周岁以下。如果学历方面符合特殊情况,则还会适当放宽学历,但一般不会超过45周岁;
(七)岗位所需的其他条件。
哪些人不能参加事业单位考试?
曾受过和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在读非应届毕业生,在公务员招考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被主管机关认定有作弊行为以及法律规定不得聘用的其他情形的人员,不能应聘。其中,在读非应届毕业生也不得用已取得的学历作为条件参加应聘。应聘人员不能应聘与本人有应回避亲属关系人员所在的单位和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