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州中国中车轨道是国企?
根据广州市工伤焗的企业登记信息,广州中车轨道交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不属于“国有企业”,而是属于“非上市股份制企业”。
二、轨道交通中,轨道到底发挥什么作用?
这个答案有点长,但在工程上很多事情都是许多琐碎的因素共同作用后形成的结果,很难用非常简练的话把其道理说完整。剩下16个回答我都看了,我个人也认为并不是很完善。所以抱歉长篇大论了,但我恐怕也没有什么别的选择。
跟据题主的问题描述,这个问题的出发点是讨论对于中运量的公共交通系统(量化指标约为单向高峰小时1万~3万人次),轨道形式相对于有一定独立路权的快速公交(BRT)的优势。这一类的轨道交通既包括传统轮轨(例如轻轨、有轨电车),也包含单轨系统、胶轮轨道系统、中低速磁悬浮等。至于大运量地铁、通勤铁路、重铁乃至货运铁道,并不是讨论的核心,传统轮轨所谓载重大、阻力小的特点并不是各类轨道交通共有的特点。
————
- 导向作用带来的运量提升
各种形式的轨道发挥的共同作用,是引导车辆行进方向。这带来的最大好处是提升运量。轨道交通运量更大的一个原因是轨道交通列车更长、更宽:
- 轨道交通可以有多节车厢串接在一起,由一名司机负责开行,因此运输相同数量的乘客需要更少的班次和更少的驾驶员。驾驶员少降低了人工成本;班次少则可以避免多个车辆堆积在一个车站的情况,另外对于和社会道路有交叉甚至混行的系统,班次少可以减少对社会普通交通的打扰(试想一下,如果BRT半分钟一趟车,且有控制红绿灯的优先权,会发生什么)。
- 轨道交通不需要人为控制转弯,也不用考虑和社会道路的兼容性,因此车体宽度受的限制更小。同时,轮轨自不必说,即便是单轨和胶轮轨道,也因为车辆方向被自动限定了,从而可以放置更多的轮子来提高车辆的承重能力,所以车体可以做的更宽。公交车的宽度一般最大也只有2.5米,而轨道交通车辆最小也有2.5米,可以很轻松的达到3米左右。
但即便如此,很多人仍会有一个疑问,假如说不考虑对社会车辆的打扰,那么公交车只要不断地加车,好像也可以达到一定规模的运量,而且很多轨道交通系统需要配备更多的站务员和轨道维护人员,似乎人力也不少。对此我的观点是,轨道交通可以带来与大运量匹配的系统稳定性,减少各种人为错误的发生率。大家都知道,越是庞大的系统,发生错误造成的损失越大,容错率越低。如果系统太不靠谱,乘客就不愿意搭乘公共交通,更多的选用私家车出行,公共交通的意义就打了折扣。关于这一点,轨道形式具有明显的优势:
- 从驾驶员的角度:驾驶员只需要负责控制列车加减速和开关门,不需要掌控方向。同时,轨道车辆可以更好地判断前车距离和前方限速,及时对驾驶员给出一个合理的速度指令。甚至,在很多轨道交通线路中,已经可以实现高度的、乃至完全的无人驾驶。这种简单化的运行模式可以显著降低司机出错的概率。
- 从乘客的角度:轨道交通车辆的轨迹被精确限定,进出站不需要打方向盘,停车位置和角度很容易掌控。所以,乘客可以在一个很长的站台内候车,分散上下车的位置,达到快速乘降的目的。而如果是BRT,相信大家都有等车时同时来两辆甚至三辆公交车的经历,乘客就会蜂拥而来又蜂拥而去,降低上下车的效率,也不利于乘客分散到各个车辆内。
- 从列车的角度:轨道交通普遍受天气影响较小。一方面,轨道车辆不必担心侧向打滑的问题,受雨雪天气的影响有限。悬挂式单轨甚至完全避免了积雪的问题。另一方面,得益于更精确的信号系统和更简单的控制,轨道交通对可视距离的容忍度更高,雾霾天气即便受到影响也小于普通BRT。
- 从车站的角度:当客运量达到一定规模时,无论是什么样的公共交通系统都需要配备一定的站务员,负责处理一些日常事务和各种疑难杂症。例如说售票检票,例如说系统故障时对乘客的疏导,例如说协助残障人士快速上下车。如果是无人车站,那就只有靠司机身兼数职处理这些事物,增大系统延误或者扩大延误的概率。实际上,正是因为轨道交通能实现更高程度的自动化和标准化,对人工站务员的需求也是更小的。
2. 独立路权
BRT当然也可以有独立路权,而其优势在于可以方便地在独立道路和社会道路上来回切换,灵活性高。但是,如果说公交线路客运量大,几乎全路线都需要拥有独立路权,那么BRT所谓灵活性的这个优势就不重要了。此时,沥青路面和普通钢轨、单轨、胶轮轨道是同级的待选项,选用什么就看大家各自的优缺点。例如说,BRT专用道看似成本低,但需要更大的总道路宽度,所以如果是在既有城区修建则受到很大限制;若是修高架,单轨可能反而比高架柏油路的成本更低;有轨电车独立路权的部分可以修在道砟上,排水和维护也比柏油路简单。
3. 易于电气化
轨道交通多采用电力传动。因为既然有了轨道,配置第三轨或接触网为列车提供能量就是很顺手的事。人们都知道,电动车最大的瓶颈是续航能力,而轨道交通甩掉了电池的包袱,就能够充分发挥电机相对于内燃机的各种优势,比如说起动转矩更容易做大,比如说减速时可以进行能量回馈,比如说更容易做成动力分散的动车组,而这些对于频繁起停的公共交通来说都是比较重要的优点。
4. 乘车体验好
从乘客的角度而言,在相同速度下轨道交通普遍运行更平稳,乘车体验更好。除了低地板有轨电车,对于其它类型的轨道交通,乘客可以在高站台上候车,车辆客室地板下方有足够多的空间放各种机器,所以车内地面更平整,不会为了放车轮而出现左一个台阶右一个台阶的情况,这样车内空间利用率就有了一定的改善。此外,轨道交通车站也更容易和建筑物结合,提高乘客的候车体验,比如说机场航站楼之间的摆渡系统就广泛采用轨道交通系统,其比登机口摆渡车的体验要好得多。所以,决策者从形象和便民的角度考虑,也愿意多选择建设轨道交通。
5. 一些反对其他答案的观点
一个是速度。轨道交通的运行速度和轨道形式有关,像单轨、胶轮轨道的最高速度相对BRT未必有什么区别。轨道交通的快速性,主要是通过前述的独立路权、高效的乘降、更低的错误率和更高的标准化程度实现的。不过,轨道交通过弯时可以设置超调,即轨道本身设置一定的倾斜角度,这倒是可以提高过弯速度。
一个是降阻。降阻是对重载铁路、特别是货运铁路来说的。对于城市轨道交通,一方面绝对载重量并不大,更重要的是受制于各种地形、建筑、管线,会出现比较多的的急上下坡,此时传统轮轨过低的阻力反而是一个弊端,因为电机扭矩作用在车轮上而不是车体本身,车体靠车轮与轨道之间的作用力推动,车轮阻力过小会限制列车能产生的最大动力,超过车轮就打滑了。这也是为什么有很多交通系统选用了胶轮、单轨等阻力更大、更容易上坡的轨道形式。当然,直线电机轮轨和磁悬浮可以把力直接作用在车体上,避免打滑的问题。
还有一点是关于安全性。轨道交通能缓解与社会车辆冲突和雨雪天气侧滑的隐患,加上自动化程度高、驾驶方式简单,事故率整体上比较低。但另外一方面,如遇到突发的地震、海啸等灾害,轨道交通(特别是单轨)比起地面上的BRT要更难疏散,且存在脱轨的可能,灾后修理恢复也需要更长的时间完成。因此,关于安全性不能简单而论。
————
题外话,有一个特例是世界上很多城市闹市区中运行的只有一节车厢的有轨电车。
我认为这主要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因为钢轨的载重量天然的要更大一些,同时在20世纪上半叶,汽车的技术还不是很发达,燃油也不是很充足,那么靠电的铁道列车相对而言就能提供更大的载客量。
现在它们能继续存在,是因为维持运营不需要投入多少新建成本,以及一些情怀上、文化上的因素。对于新建系统而言,闹市区一两节的有轨电车和公交车相比就没什么明显的优势了。
三、轨道灯老化车
在现代城市生活中,道路照明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为司机和行人提供安全保障,还为城市增添了美丽的夜景。而在道路照明中,轨道灯起着重要的作用。
什么是轨道灯?
轨道灯是一种特殊的道路照明灯具,通常安装在道路两旁或中央的轨道上。它们可以提供均匀而明亮的照明,使司机能够清晰地看到道路状况,并有效地减少事故的发生。与传统的街灯相比,轨道灯的照明范围更广,能够照亮更多的区域。
轨道灯老化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是道路照明设备还是轨道灯本身,都会经历老化过程。轨道灯老化问题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挑战,需要及时进行有效的处理和维护。
轨道灯老化问题的表现主要有:
- 灯光变暗:灯管或灯泡因长时间使用导致亮度降低。
- 灯光发黄:由于灯泡或灯具材质老化,灯光呈现发黄色。
- 灯光闪烁:灯泡或灯具内部元件老化或接触不良,导致灯光闪烁不稳定。
如何处理轨道灯老化问题?
对于轨道灯老化问题的处理,以下是一些建议:
- 定期维护:定期检查轨道灯设备的工作状态,包括灯泡、灯管和灯具的状况。如发现问题,及时更换或修理。
- 使用高品质灯具:选择优质、耐用的灯具,可以延长轨道灯的使用寿命,并减少灯具老化问题的发生。
- 保持清洁:定期清洁轨道灯的灯具和灯罩,确保灯光的亮度和均匀度。
- 科学照明设计:合理设计和规划道路照明系统,避免灯具过度集中或间距过大,保证道路照明的均匀性和连续性。
- 使用节能灯泡:选择节能灯泡,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延长灯泡的寿命。
未来的轨道灯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轨道灯的照明效果和使用寿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以下是未来的轨道灯发展趋势:
- LED技术的应用:LED灯具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更高的亮度和更低的能耗,将成为轨道灯中常用的照明源。
- 智能控制系统: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轨道灯的远程监控和管理,对灯具进行调光、定时等操作。
- 太阳能供电:利用太阳能为轨道灯提供能源,可以实现清洁能源的使用,并减少能源消耗。
- 环境友好材料:轨道灯的材料选用将更加环保,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总之,轨道灯是现代道路照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老化问题是不可忽视的。通过定期维护和科学的使用和设计,可以延长轨道灯的使用寿命并提高道路照明效果。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轨道灯的照明效果和能源利用将迎来更大的突破。
四、南宁至广州动车线是双向轨道吗?
是双向轨道。
南宁至广州的动车行驶的是南广铁路,是一条双向高速铁路。
目前的铁路基本上都是采用双向复线施工。
因为开通复线,可以实现同时的双向行车,不会对另一方造成过多影响。可以将线路的运力得到最大化的提升,缩短发车的班次。
五、脐橙基地轨道车
脐橙是中国最受欢迎的水果之一,具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独特的甜味。它们的种植需要特殊的环境和优质的土壤,而脐橙基地轨道车技术则提供了一种创新的种植方式。
脐橙基地轨道车技术的背景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对水果需求的不断增加,农业产业需要寻找更高效的种植方法。而脐橙基地轨道车技术,则是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这项技术结合了现代科技和农业种植的传统知识,为种植脐橙提供了更稳定和可持续的环境。
脐橙基地轨道车技术的特点
脐橙基地轨道车技术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 稳定的种植环境:脐橙基地轨道车可以提供稳定的阳光照射、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及良好的通风条件,为脐橙的生长创造最佳条件。
- 节约空间:由于脐橙基地轨道车是沿着轨道移动的,它能够利用有限的土地空间进行大规模种植。这意味着农民可以同时种植更多的脐橙,提高产量和利润。
- 有效的水资源利用:脐橙基地轨道车技术通过科学的灌溉系统和水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水的浪费。这对于缺水地区的脐橙种植来说尤为重要。
- 减少化学农药使用:脐橙基地轨道车技术可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通过生物控制和病虫害监测系统,有效地控制了害虫和病菌的数量。
脐橙基地轨道车技术的优势
脐橙基地轨道车技术相比传统种植方法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 增加产量:脐橙基地轨道车技术提供了一种更稳定和优质的种植环境,可以增加脐橙的产量。这对于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农民收入来说非常重要。
- 改善品质:稳定的环境条件和科学的管理措施可以改善脐橙的口感和品质,使之更具营养和口感。
- 节约资源:脐橙基地轨道车技术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土地和水资源,减少浪费,降低农业对环境的影响。
- 降低风险:脐橙基地轨道车技术可以提供对病虫害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降低了种植风险。
脐橙基地轨道车技术的发展前景
脐橙基地轨道车技术在中国农业产业中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改进,脐橙的种植将变得更加智能化和可持续化。
首先,脐橙基地轨道车技术可以应用于更多的地区和气候条件。由于其特殊的种植环境,轨道车技术可以适应不同的气温和湿度条件,使得脐橙的种植范围更加广泛。
其次,随着对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要求的提高,脐橙基地轨道车技术将不断创新和完善。通过引入更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数据分析技术,农民可以更好地监控和管理脐橙的生长过程。
最后,脐橙基地轨道车技术在解决农业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和优化土地资源利用,轨道车技术可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脐橙基地轨道车技术是一种创新的种植方法,为中国的脐橙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农民的积极应用,相信脐橙基地轨道车技术将在未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六、城市轨道中的无砟轨道的扣件有什么?
这个问题到底是想问无砟轨道扣件是什么结构的,还是想问扣件的型号。这是两个问题,如果是问结构的话,那么无砟轨道扣件的结构相比于高速铁路而言更复杂,因为在城市里面对减震和减噪音要求更高。而且每一种减震扣件的结构都是不一样的,总体而言,包括紧固部分(锚固螺栓、道钉等)、提供弹性的部分(橡胶件、弹条等)。如果要是问型号,那就太多了,成百上千种。
七、儿童轨道车轨道如何连接?
关于这个问题,儿童轨道车轨道连接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直接连接法:将轨道的两端对接在一起,使轨道形成一个闭合的圆形或者长条形。
2. 嵌入式连接法:将轨道的一端嵌入另一端的凸起部分中,使轨道连接在一起。
3. 标准接口连接法:一些儿童轨道车会设计标准接口来连接轨道,只需要将接口对接在一起即可连接轨道。
4. 卡扣式连接法:一些儿童轨道车的轨道上会设计卡扣,将轨道对接在一起时,只需要将卡扣卡住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在连接轨道时,要确保轨道连接紧密,不会出现松动或者断裂的情况,以免影响玩具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八、儿童轨道车怎么拼轨道?
儿童轨道车拼接轨道,从第一节开始根据形状一段一段的拼接,到转弯处用半圆形的拼接
九、大棚轨道车轨道怎么分叉?
1,需要通过道岔尖轨位置的转换实现。
2,车站值班员根据行车调度员的运输命令,向信号员下达股道开通指示,信号源在街道指示以后,操控道岔转换按钮,通过转辙机使尖轨位置发生改变,将列车由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进行运行。
为了确保道岔能够正常使用,需要工务和电务部门共同维护保养,确保状态良好。
十、广州地铁工资待遇如何?
工作轻松,收入还可以,比很多大专毕业到私企的好多了,可能会三班倒,但能保证每周工作的时间是8*5=40个小时的,加班有工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