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月
19
2025
0

公务员数学计算解题技巧?

一、公务员数学计算解题技巧?

第一:熟练运算题型

  数学运算解题方法方面,考生要结合历年真题加以认真复习,熟知数学运算各个类型的题目,比如行程问题、经济问题、几何问题等等。每一类不同的问题都有自己特殊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在了解常见题型和解题方法之后,多加练习。提高运算速度进而提高做题效率。

  第二:准确把握题意

  具体来说,数学运算的题目难易程度不同,因此在做题时间要有所不同,做题时间难题建议1.5分钟,容易题建议1分钟以内,那么在这整个的做题时间里,10秒钟审题时间是必要的。稍长的题目可以增加5秒钟。但是如果一道题目看了多半分钟还没看懂什么意思,那考试时就要果断放弃。

  审题主要是要审清题中的文字关系中隐含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实质上属于什么类型的题目,可能用哪些方法和思想去解题。

  第三:精准高效运算

  从历年真题看,国考数学运算为15道,数学运算的传统题型主要有:简单计算问题、工程问题、利润问题、行程问题、排列组合问题、几何问题、容斥原理问题等。各种不同类型的题目,各有自己适合的解题方法。考生在平时要对这些题型熟练掌握。

二、计算数学专业能考什么公务员?

首选科信局,然后其他公务员部门设置的技术岗位。

三、数学计算技巧?

数学计算技巧如下:

递等式,即四则混合运算。在四则混合运算的算式中,按照运算顺序把计算过程依次用等式表示出来,这样的等式叫做递等式。例子: 485 - ( 6 × 4 + 32 ) = 485 - ( 24 + 32 ) = 485 - 56 = 429 运算规则:一步计算直接写等号如要竖式写在横式下面正中间的地方。(即横式在第二个数的位置)如两步计算以上要用递等式,每步递等号要对齐,等号的两条线要平行,等号线长约半厘米。

扩展资料:

运算规则:

1、两步计算要用递等式,每步递等号要对齐,等号的两条线要平行。当需换至下一列时,中间画虚线分开。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数。等号线长约半厘米。如要竖式写在横式下面正中间的地方。

2、两步以上计算要用递等式,每步递等号要对齐,等号的两条线要平行,等号线长约半厘米。

3、计算方法从左自右计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中的。

四、数学计算文案?

1、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康托尔

2、一门科学,只有当它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能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马克思

3、给我五个系数,我讲画出一头大象;给我六个系数,大象将会摇动尾巴。——柯西

4、学习数学要多做习题,边做边思索。先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苏步青

五、数学比例计算?

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比例是一个等式。

2、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3、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附加: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4、如果a×b=1×2,那么a:1与2:b能组成比例。

附加: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也可以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这两个比都化成最简比,如果所化成的最简比相同,那么这两个比就能组成比例,否则不能。

5、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6、解比例的方法: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先把比例转化成外项乘积与内项乘积相等的形式(即方程),再通过解方程来求出未知项的值。

7、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式子表示为y:x=k(一定)。

8、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先找变量(找相关联的量);再看定量(两种量的商是否一定);如果是一定的就成正比例关系,不一定就不成正比例关系。

9、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式子表示为x×y=k(一定)。

10、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附加:比例尺是一个比,它表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倍比关系,因此不能带有计量单位。

11、比例尺分数值比例尺(如1:100000)和线段比例尺(如:0_______50km,它表示图上1cm的距离相当于实际的50km)。

12、已知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求比例尺,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3、已知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公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14、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公式: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以上是有关比例的概念和公式,已经总结得差不多了。

按比例分配是一种应用题,常用解题公式:要分配的总量×各部分量的分率=各部分量

例题1

某学校有学生303名,男女生人数之比是51:50。这所学校的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男303×51/(51+50)=153(人)

女303×50/(51+50)=150(人)

答:男生有153人,女生有150人。

分析:要分配的总量是学生总人数303人,分率要从男女生人数比里找,男生人数分率:51/(51+50)女生人数分率:50/(51+50)。最后把数字带入公式里,即算式:男303×51/(51+50)=153(人)女303×50/(51+50)=150(人)求出来的男女生各有的人数就是各部分量。验算一下153+150=303(人),这就是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中的一种。

例题2

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度数比是1:2:3,求各个内角度数,以及这是什么三角形?

180×1/(1+2+3)=30°

180×2/(1+2+3)=60°

180×3/(1+2+3)=90°

答:内角度数分别是30°、60°、90°,是个直角三角形。

分析:这道题的题目上没有总量,但有认真听课的同学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三个角的度数加起来)是180°;分率找法和上题一样,只是这题里有3个(其实不管题目中给出多少个比,分率都是这样找的)。

例题3

用120cm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长、宽、高的比是3:2:1。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120÷4=30(厘米)

长30×3/(3+2+1)=15(厘米)

宽30×2/(3+2+1)=10(厘米)

高30×1/(3+2+1)=5(厘米)

答:长15厘米,宽10厘米,高5厘米。

分析:这里的120可不是总量,这是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方体棱长和=(长+宽+高)×4),根据长方体棱长和公式,求出真正的总量,这才是这种题要注意的地方。

1、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是27:78。660立方米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各多少立方米?

2、水泥、沙子和石子的比是2:3:5。要搅拌20吨这样的混凝土,需要水泥,沙子和石子各多少吨?

4、学校把栽7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6人,二班有44人,三班有50人。三个班各应栽多少棵树?

这位同学是在复习吗?

六、数学列式计算该怎么计算?

计算先后顺序是,接着算乘除: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按照题目列出式子进行计算

七、数学计算简便方法?

数学简便计算有四种方法,加减乘除,

乘法的简便运算:巧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其基本方法也是通过交换和结合达到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便于我们口算出结果。有些看似不能直接运用乘法分配律的简便运算题目,需要通过变形处理,才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除法的简便运算。

除法的简便运算主要是运用除法的运算性质。

加法进行简便运算运用到的运算定律主要用两个: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当然还有其它灵活处理的方法,其基本原则就是凑十、凑百等,总之进行简便运算处理后要有利于我们进行口算得出结果。

减法的简便运算。减法的简便运算主要是运用减法的运算性质,即连减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八、数学计算的来源?

数字是古代印度人在生产和实践中逐步创造出来的。在古代印度,进行城市建设时需要设计和规划,进行祭祀时需要计算日月星辰的运行,于是,数学计算就产生了。大约在公元前3000多年,印度河流域居民的数字就比较先进,而且采用了十进位的计算方法

九、什么是数学计算?

计算数学是由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运筹学与控制科学等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个理科专业。

计算数学也叫做数值计算方法或数值分析。主要内容包括代数方程、线性代数方程 组、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函数的数值逼近问题,矩阵特征值的求法,最优化计算问题,概率统计计算问题等等,还包括解的存在性、唯一性、收敛性和误差分析等理论问题。

十、初中数学计算技巧?

技巧一 运用运算定律

小学阶段,简便计算是重点和难点。小学阶段的简便计算主要就是运用运算定律,运算定律最主要是让学生能够运用其进行简便运算。包括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和乘法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率)。运算定律则是对数的运算过程中的基本规律的归纳和总结,是运算本身固有的性质,是进行运算的依据。

技巧二 逆用运算律

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锻炼思维,当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时,而你却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叫逆向思维。

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在有理数的计算中,逆运用运算定律简化计算是比较常见的现象。

技巧三 化倒数用运算律

在有理数的运算中,除法是比较常见的运算方式;但是除法没有运算定律,这就需要运算转化思想,把除法转化为乘法。对于除数是一个数要转化,相信难不倒大家,但是除数是一个式子,被除数是一个数,相信很多人就不知道如何转化为乘法!

其实,我们在有理数这章学过倒数,我们运用倒数的性质就可以进行转化,把除数与被除数先互换位置,求出结果,再求倒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