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务员为什么加试少数民族语言?
应该是这个岗位需要。因为有的地方少数民族很多,并且很多人不会说汉语,为方便开展工作就需要能和他们进行沟通的人。
二、少数民族语言?
一、少数民族语言(80多种)
(一)、中国境内的语言非常丰富,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据统计,中国的语言正在使用的就有80多种,已经消亡的古代语言更是不计其数。
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回族和满族一般使用汉语,其他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有的民族还有两种以上,如裕固族分别使用东部裕固语和西部裕固语,瑶族分别使用勉语、布努语和拉珈语。中国的全部少数民族语言分属五个语系。
少数民族使用语言情况有几种:
1.自己没有通用的语言,如回族、满族一般都使用汉语。
2.本民族内使用多种语言,如裕固族有东部裕固语和西部裕固语;瑶族内部分别使勉语、布努语、拉珈语;高山族使用布嫩语、排湾语、阿眉斯语等。
3.本民族使用多种民的语言,如锡伯族除了本民族语言外,还能用维吾尔、哈萨克、蒙古、俄罗斯等民族的语言和文字。
因此,我国的56个民族使用的语言,实际上就不只56种,据统计约在80种以上。
(二)、除汉语外,还有:壮、布依、藏、蒙古、维吾尔、哈萨克、傣、侗、瑶、苗、水、仫佬、毛南、黎、羌、门巴、珞巴、彝、傈傈、纳西、白、拉枯、哈尼、基诺、阿昌、景颇、独龙、普米、怒、土家、畲、亿佬、京、撒拉、乌孜别克、塔塔尔、柯尔克孜、土、东乡、保安、鄂伦春、鄂温克、满、锡伯、赫哲、朝鲜、佤、德昂、布朗、高山、俄罗斯、塔吉克、嘉绒、载佤、登、东部裕固(尧乎尔)、西部裕固(恩格尔)、勉、布努、拉珈、布嫩、排湾、阿眉斯语等。
(三)、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吸收了一些汉语词汇。由于各少数民族与汉民族长期交往,许多少数民族群众兼通汉语,许多汉族群众也会当地少数民族语言。
二、少数民族文字(19种)
(一)、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有的民族在古代就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并且从古至今一直使用这种文字。有的民族使用过古文字,其间又换用其他文字。有的民族使用几种文字,但由于历史的的各种原因,有的民族还没有创造和使用文字。新中国建立以前曾拥有和使用本民族文字的,有藏、蒙古、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朝鲜、傣、彝、俄罗斯、苗、纳西、水、拉祜、景颇、锡伯等民族。
(二)、少数民族文字大都是拼音文字,但在书写形式上各有不同,比如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是从右往左书写;蒙古文、锡伯文是从上往下书写,行序从左往右;有的标点符号也不同,如藏文标点,短词和句尾用一条垂直线表示,章节段落结尾用双垂直线,全文结束用四条垂直线;蒙古文用一个点表示逗号,两点表示句号,段落末尾用四个点表示。
(三)、新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为促进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帮助一些少数民族改进和创制了文字,先后对傣、彝、景颇、拉祜文字行了改革,同时采用拉丁字母帮助壮、布依、苗、黎、纳西、傈僳、哈尼、佤、侗等十几个民族设计了十四种文字方案,以便于书写、学习和印刷出版。目前,我国已正式使用和经国家批准推行的少数民族文字有19种,它们是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朝鲜文、壮文、哈萨克文、锡伯文、傣文、乌孜别克文、柯尔克孜文、塔塔尔文、俄罗斯文、彝文、纳西文、苗文、景颇文、傈傈文、拉祜文和佤文。
三、东北少数民族语言?
中国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三省,习惯上也包括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世代为汉民族和包括满族在内的通古斯语民族,包括蒙古族在内的蒙古语民族等其他兄弟民族生活的地域。自古以来,农耕民族,渔猎民族,游牧民族的语言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造就了与众不同的语言生态。
东北地区的语言,大致可分为四大板块:一是分布最广的汉语板块,包括东北官话,胶辽官话,和零星分布的北京官话方言岛;二是通古斯语板块,包括满语,赫哲语,鄂伦春语,鄂温克语等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的语言;三是蒙古语板块,包括蒙古语,达斡尔语等等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语言;四是朝鲜语板块,零星散播在东北各地,在吉林省的中朝边境集中分布。此外,还零星分布有柯尔克孜语,汉语闽南方言(台湾话)。
综而言之,东北至少有3大汉语方言,和3大少数民族语言,累计语言多达6种以上。
1.东北地区的汉语
汉族是东北地区居民的主体,汉语是东北地区首要的语言。分布在东北三省的汉语方言以东北官话为主,也有胶辽官话和北京官话的分布。东北官话形成时间较早,胶辽官话,北京官话在东北的扎根都和近代移民有关。
东北官话是东北地区首要的汉语方言,一般被俗称为“东北话”。东北话横跨东北三省广阔的疆域,但语音,词汇,语法较为一致,在语音方面,声调的调型在东北各地基本一致,皆为平调,升调,降升调,降调,唯升降程度有所分别,类似于北京官话,但调值都比北京官话低一些。现代东北话可以追溯至明代辽东(非“辽宁东部”)的东北方言,后来随着“闯关东”等移民的流入,揉入了许多山东,河北方言的成分。值得一提的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北京话的形成过程中,明末清初的东北话是一支极为重要的力量。
东北地区的胶辽官话是山东移民带来的,主要分布在辽东半岛的大连市以及黑龙江东部等地。胶辽官话源于山东省,在现在的山东省祖地也有分布,在“闯关东”时大批进入东北地区,现代东北方言的形成曾经受到过胶辽官话的影响。
东北地区的北京官话则是康乾之后历次的北京满族移民带来的,当时北京满族已经逐渐转用汉语,是故迁移到东北后,把在北京时所说的北京内城话也带到了东北。现在,北京话方言岛主要分布在哈尔滨的五常市和阿城区等地。
2.东北地区的满-通古斯语族语言
东北地区自古生活着许多说满-通古斯语的民族,从先秦的肃慎到中古的勿吉(靺鞨),再到女真和满洲,都是满-通古斯语民族,东北地区生活着的鄂伦春,鄂温克,赫哲等民族也是说满-通古斯语言的民族。
满语是满族的语言,随着绝大部分满族人转用汉语,使用满语的地区已经严重萎缩,目前仅余富裕县三家子村居民仍能使用。满文文献是中国文化的一座伟大宝藏,对于研究中国明清政治,经济,文化甚至构拟明清东北,北京等地的汉语方言有重要作用。
鄂伦春语,鄂温克语,赫哲语是鄂伦春,鄂温克,赫哲等民族生活中常用的语言,但没有自己的文字。鄂伦春语,鄂温克语分布在内蒙和黑龙江地区,赫哲语则主要分布于黑龙江省。
3.东北地区的蒙古语族语言
在东北地区,使用蒙古语族语言的主要是蒙古族和达斡尔族。蒙古族使用蒙古语,达斡尔族使用达斡尔语。
蒙古语主要分布在蒙古族聚居区,如内蒙古东部和黑龙江西部杜尔伯特等地。蒙古语是东北各大少数民族语言中较为活跃,生命力较强的,拥有广播,电视,网络等等多种成熟媒体。许多中央媒体也提供蒙古语版本。
达斡尔语主要分布在海拉尔和齐齐哈尔等地,达斡尔族和古代的契丹族有较为接近的亲缘关系,达斡尔语可能保留了某些契丹语的成分。达斡尔语有自己的电视媒体,发展相对较好。
4.东北地区的朝鲜语
明清开始,不断有朝鲜半岛人民移入中国东北定居。目前在东北三省基本上都有朝鲜族和朝鲜语的分布。朝鲜族的聚居区主要在吉林省中朝边境的延边州等地,此外,沈阳,长春,哈尔滨都有大量朝鲜族同胞。总体来说,中国朝鲜族的方言分布情况是:黑龙江等地较为接近朝鲜半岛南部(今韩国),吉林,沈阳等地较为接近朝鲜半岛北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这和南北朝鲜移民到达东北的时间有关。东北朝鲜语拥有自己的电台,学校,杂志,许多中央媒体也有朝鲜语版本。
5.东北地区的其他语言
在富裕县还分布有不少柯尔克孜人,他们中间还有不少通晓柯尔克孜语。
东北各大城市散居着一些解放前从日本殖民下的台湾来到东北(当时同为日本势力范围)谋生的台湾闽南老者,他们至今仍通闽南话。
四、少数民族语文是什么?
少数民族语文是中国少数民族使用的语言文字,主要包括55个少数民族独有的语言,如藏语、蒙古语、维吾尔语等。少数民族语文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是构成中国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语文的保护与发展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中国加强了对于少数民族语文教育和保护的力度,发展了大量的民族语文教材和课程,对学习少数民族语文的人来说,有着广阔的天地。同时,少数民族语文的研究和保护也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以共同推动中国多元文化的发展。
五、青海少数民族语言?
青海省地处中国西部,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内少数民族众多,主要为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和蒙古族,藏族分布最广,占全省人口的25%,主要说藏语,其中玉树藏族自治州藏族为康巴藏语,其它藏族为安多藏语,藏族文字是统一的。土族主要分布在互助和民和俩县有自己的语言(土语),但无文字,撒拉族主要聚集在循化县有语音,无文字,蒙古族主要分布在海西州和黄南州河南县,有语言(蒙古语)和文字。
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艺术
随着中国的发展和改革,我们见证了不同少数民族语言艺术的繁荣与振兴。这一切始于中国政府的倡导和支持,同时也离不开少数民族们对自己语言和文化的自觉传承。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特点与挑战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文化,这丰富多样的语言是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 多样性: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众多,形式各异,反映了不同民族的历史、风俗、习惯等多方面因素。
- 口头传统:大部分少数民族语言传统上都是口头传承,很少有人将其记录下来,造成语言的缺失和流失。
- 地域性:中国各地的少数民族分布不均,导致一些少数民族的语言只在特定地区使用,限制了其传播和发展。
然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 现代化影响: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中国的主流语言逐渐成为人们主要使用的语言,导致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和传承受到冲击。
- 教育问题:由于主流教育系统使用的是汉语,少数民族孩子在学校里接触的主要是汉语,进而忽视了自己语言的学习和传承。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艺术,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
- 立法保护:中国颁布了相关法律和政策,保护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和发展。
- 教育支持:政府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投入,推动少数民族语言的教学和传承。
- 文化活动:政府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展示少数民族语言艺术,鼓励人们对本民族文化和语言的认同和传承。
除了政府的支持,少数民族自身也在传承和创新自己的语言艺术方面做出了努力。他们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
- 口头传承:少数民族注重口头传统,他们通过祖辈传承、民间活动等方式将语言和文化代代相传。
- 学校教育: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开设本地语言的课程,强调少数民族语言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传承和使用本民族语言。
- 艺术表演:少数民族通过歌舞、舞蹈、戏曲等艺术形式展示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艺术的发展前景
尽管中国少数民族语言面临一些挑战,但我对它们的发展前景感到乐观。
首先,中国政府一直重视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和发展,通过相关政策和措施,为少数民族语言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
其次,少数民族自身对语言和文化的传承具有强烈的自觉性,他们意识到语言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努力传承和创新自己的语言艺术。
最重要的是,社会对少数民族语言的认同和关注度逐渐增加。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和重视少数民族语言的独特之处,希望能够保护和传承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
综上所述,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艺术在政府的支持和少数民族自身的努力下,必将继续繁荣和发展。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语言艺术贡献自己的力量,让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中国蓬勃发展。
七、少数民族为何学少数民族语言?
一语言相通是人与人相通的重要环节。
语言不通就难以沟通,不沟通就难以达成理解,就难以形成认同。在一些有关民族地区推行双语教育,既要求少数民族学习国家通用语言,也要鼓励在民族地区生活的汉族群众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学好国家通用语言,对就业、接受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融入社会都有利。
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少数民族文化块头小,抵抗市场经济冲击的能力弱,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失严重,不能等到失去才懂得珍惜。少数民族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资产,不是哪一个民族,哪一个地域的。我们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就要保护好中国自身的文化多样性。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
八、少数民族语言开设原因?
为了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少数民族语言是文化的活化石,因为它作为民族文化的一种,是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化越多的包容性越能显示出其魅力。
在必要时写进课本,通过教学的方式来进行少数民族语言的学习和传播,也未尝不可。
民俗专家牛国栋先生认为,推广普通话可能会对少数民族语言造成一定的影响,但语言的形成和延续是几百上千年的过程,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间改变。作为植根于民间的文化形态和文化载体,少数民族语言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的土壤。
九、哪种少数民族语最好学?
最好学的少数民族语:蒙古语
蒙古语:1987年国内使用人口三百万,分布从新疆到东北,是内蒙古自治区主体民族的语言,也是蒙古国的官方语言。广播、电视、书报、网站等学习资源很多。在历史上的地位也很重要——是元帝国官方语言、清帝国重要语言。方言差别较大。我学蒙古语是向蒙古国的老师学的,感觉和国内的蒙古语在语音、词汇、说法上还是有不少差别的,特别是和新疆等地的卫拉特方言区别不小。学习蒙古语,可以帮助学习蒙古语族一些较小的语言。
十、云南少数民族语气词?
云南话里面很多语气词。哪怕一个字,一个词就可以表达很多意思。
1:你机ji,(暂时找不到合适的字),表示尊重对方的一种称呼,对方一般为比自己年长的人。
2:鬼火绿,表达非常生气的意思。
3:噶ga:比如记得噶,就是交代对方不要忘记。
4:该gai:比如给是该?表示疑问,询问的意思。
5:请qing,比如你机给请的饭啦?意思就是假吧意思询问对方给吃饭了,但是并不是真的要喊你吃饭。